家庭会议,并非是很多家长眼中严肃、枯燥的事情,也不是给孩子开“批判大会”,而是一个可以帮助到孩子健康成长以及协商解决家庭问题的有效活动。
(一)家庭会议的意义
(1)整个会议,因所有人一视同仁,有利于形成互相尊重、公平民主的良好家风。会议上每个人都可以有分工,每个人都可以为会议出一分力,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2)可以让孩子学会倾听,不随意打断别人的沟通习惯。可以锻炼孩子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致谢环节,可以让孩子学会感恩,体会到价值感和归属感,情商得到培养。
(3)学会先冷静,再去积极的解决问题,而不是暴力解决,一起去发现一个尊重所有人的解决方案。在安全的环境里承担责任,让孩子知道承认错误并不会让自己受到羞辱和责罚,而且大家一起帮忙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4)经常开家庭会议,家庭成员之间会有很好的凝聚力,变得有群体意识,会关心家庭、他人和环境。
(二)家庭会议的程序与方法
(1)家庭会议最好每周一次。会前需要分工,需要主持人、记录员、计时员,在能力允许情况下,家庭成员之间最好应轮流做。
(2)家庭会议要求全员都参加,不能缺席。如果因为特殊情况,有的家庭成员不能按时参加,建议改一个时间。在家庭会议召开的过程中,要保证每个成员精力集中,确保没有其他事情让人分心。
(2)每次家庭会议正式讨论前,要从每个人向家中每个人感激、致谢开始。让每个人说出一件让自己感激的事情,有助于家人想到原来有那么多通常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需要我们去感激。致谢可以让每位家庭成员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们可以学会成为“好人好事的发现者”。也许一开始感激、致谢可能会觉得别扭,但慢慢就会变得自然。
(3)讨论议题及方法。一般一次会议讨论一个议题,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不要让大家有很大的压力。议题可以为家庭规矩、家庭活动、家务安排以及需要解决的各种家庭问题等等。会议议题应在会前确定好,如可在上个会议或群聊工具中事先确定,使大家有一定的准备。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发言,每个成员同意的方案才可视作通过,不能采用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否则会让少数人有委屈、挫败、不认可的负面感觉。刚开始的几个家庭会议,可以是一些轻松的问题,把家庭会议的好习惯保持下来。如果议题难以达成一致,主持人要适当的引导,实在不行,可以延后或放弃这个议题。就算是一次失败的议题讨论,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4)会后可安排一些家庭的娱乐活动,增加家庭会议的趣味性。
(三)需要克服的一些困难
开家庭会议时容易遇到的一些困难,如:所有家庭成员之间的时间不一致;有家庭成员会觉得这事没有用的,不愿意配合;容易产生争执、指责、跑题;无法坚持,长期性差;抗拒,不民主,不愿表达自己真实想法;控场容易控不住。这需要家人之间为了共同的家庭目标,不断地磨合与坚持。

摘自扶鹰教育

标签: none

添加新评论